7、教育
6
臺灣的升學壓力不僅對學生與家長造成價值觀上的困惱,亦對整個國家社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學子毫無意義的浪費了自己寶貴時間與青春,而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上既不實際,也不實用,出社會後,竟然用到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一,而所學的,大部分也都是自己沒有興趣的,依統計學生畢業出社會後,學非所用的比例,占了三分之二以上,而制式化的教材更是老師們絞盡心思、鑽牛角尖的食古不化醬缸鴉片,除了了無新意,更無啟發創新的效益,老師醬缸的心態與教材不求生活化的結果,會教出何種學生,大家心知肚明!而學生在升學主義下所培育出來的思考邏輯,更是奇差無比,學生的學習完全以升學為優先,以取得高分為第一考量,學生全然沒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與判斷力,猶如考試機器一般,為考試而活,只會作答,不會思考,要知道學問沒有絕對的,換個角度,一切都會不一樣!唯有讓學生對於所學的課程感到興趣,學生的學習能力方能被激發,並因為是自己的興趣,而自主性的去學習,要如何才能讓學生有興趣的去學習呢!就是要讓學習生活與社區化,將學生生活周遭所見事物作為學習基礎!唯有如此方能破除醬缸科舉教育的迷失!
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接受教育的人民,發現自己學習的方法與樂趣,選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並符合人民的期待!在升學主義下,學生無法依自己的興趣與能力來選擇自己未來要走的路,完全依照升學主義的最高指導原則,即以分數成績來定未來前途,分數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未來之路就茫然了,所以我們的教育實質上就是藉由升學主義,來實現菁英教育,只造就菁英,其餘的自生自滅,自求多福罷了!教改要能成功,談何容易!以目前教改的狀況,與過去的醬缸科舉教育制度相比,只是換湯不換藥,學生必須比以前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讀更多的無用醬缸課程,這累死了學生,也累死了家長,如何讓我們的子弟能學以致用,學有專精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廢除我們既有的教育制度與聯考制度,改採教育認證制度;教育當局只要制定出各種必修認證課程與選修認證課程,並訂出通過多少必修與選修認證課程後,就可畢業的標準,如此,就可導正整個教育制度囉!
要破除升學主義的迷失,就是要讓家長無從比較學生的分數,教育認證制度可讓每位學生修習的認證課程都大不同,所以大家的分數也就無法作比較,讓學生就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去學以專精,並配合廣泛的生活實務實習,就能非常簡單的達成教改目的,也能培育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而教學的內容更要以啟發為主,老師僅提出主題,由學生們經自己收集資料與相互討論,以求得各種結果,如老師提出如何做好環保的主題,由學生蒐集資料與討論環保的各種方式,經由這樣的討論式教學,必能大幅提升我們的教學品質,增進學生的思考邏輯,激發創意空間,當然在義務教育中的認證教育都是免費的,說明如下:
1、實施教育課程認證制度:除了必修認證外,學生無須認證自己覺得沒興趣、或是能力上無法學習的課程,這樣不僅可節省學生的時間,亦可節省教育資源,又因為每位學生選擇認證的課程不一樣,其分數就無從比較,教育當局只要規定每學期要認證的必修與選修學分數,訂出必修認證與選修認證的種類與課程即可,
學生則可依自己的興趣及能力,選擇自己想學習的課程去認證,此外,為了讓學生有更寬廣的學習空間,必修認證課程應只占全部課程的10%,選修認證課程占90%,如此,必可破除升學的壓力與價值觀!
2、認證課程細分制度:各門修習認證課程可分為基礎課程修習認證、實務課程修習認證、理論課程修習認證、研究課程修習認證等四種大類;如數學:基礎課程修習認證為加減乘除等,實務課程修習認證為正方形、圓形、代數等生活上應用,理論課程修習認證為變異數、函數等,研究課程修習認證為積分、微分、線性迴歸等,必修認證課程為基礎課程與實務課程,而理論課程、研究課程為選修,每一認證時數依認證內容多寡而定,如此把所有課程予以細分分類分項,學生若對該課程修習認證,覺得自己沒無興趣,或能力上不足的話,就僅針對該課程的基礎課程與實務課程修習認證即可,不需浪費時間與精神去學習理論課程與研究課程,如此學生必可在學校學到自己有興趣,能力又可及的課程,這樣就可徹底破除升學主義,廢除聯考制度,比如說,對數學沒有興趣,且能力上又不可及的學生,就只需認證加、減、乘、除、分數、圓、正方形等數學基礎與生活上會遇到的簡單數學,不需要去認證函數、變異數等生活上不會遇到的數學,這樣學生就有非常充分的時間,去專精認證他有興趣,且能力又可及的其他課程,或許他在三年內,就可認證到他喜歡的英語最高級認證英國文學史,這樣我們的教育就可以廣泛的培養各領域的專才與通才,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又不浪費國家資源與教育成本!
3、師資細分證照制度:為配合認證課程細分制度,師資也要依認證課程細分制度來予以細分,如數學老師不能教數學一路教到底,也就是說拿到代數師資認證的老師,方能教代數,拿到微積分師資認證的老師,方能教微積分,當然老師為了求生存,可以取得多種的師資認證,師資認證每四年認證一次,以強化師資水準與更新資訊,除此,並針對師資教學技巧、品格倫理與教學態度,加以嚴格認證,以維護師資高尚的品格倫理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