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品格教育 6
自從多元化思考邏輯興起後,許多似是而非的錯誤思考邏輯,產生了扭曲的社會價值觀,造成混淆視聽與議論紛爭,要導正遭扭曲的個人及社會價值觀,就非得從家庭教育做起,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也是人格塑造的原生地,嬰幼兒時期是人格發展最重要的階段,人格一經形成,要改變,就相當困難囉!所以父母親平常的舉止行為與處事態度,對嬰幼兒時期的人格發展影響更是重大,父母親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其下一代的人格發展,所以品格教育的培養,要從家庭父母的言行身教做起,父母親要以良好的生活習慣、處事態度及民主化的方式,來培養孩童的人格!
而民主社會的品格教育,也應在日常的家庭生活教育中養成,家庭成員相處間,要以民主的方式,來做溝通與協調,家庭成員必須就生活的議題,來共同討論、表決,並遵守議決,培養家庭民主觀念及遵守家庭規定,以作為整個社區主義的穩定根基,為符合新的社會型態及新的家庭價值觀,現行的品格教育應以予重新界定釐清,以建立新世紀的普世價值共識,在此,就新時代品格教育的內容,說明如下:
1、個人品格教育:每位人民都必須認知正確的品格知識及舉止行為,如個人價值觀、個人榮譽感、生活體驗力、自我判斷是非善惡、邏輯推論、生活教養、生活習慣、自律、自我克制力、自我尊重、責任感、感恩知報心、誠實、守信、守法、公平正義感、熱誠、守分、諧和、將心比心的同理心、為人設身處地、心存善念、不貪不取、意志堅定、有恆心、有毅力、不退縮、不邪淫、有禮貌、有耐心、溫和儒雅、樸素不奢華、不自大、不驕傲、謙虛、孝順等,以培養人民完美的個人品格。
2、家庭品格教育:每個家庭都必須維護正確的家庭價值觀,如家庭民主制度、家庭生活價值觀、家庭權利義務關係的認知與遵守、家庭成員的互相關懷、互助、互賴、互信、家庭榮譽感等,以追求完美無缺的家庭品格與價值觀。
3、學校品格教育:每位人民在學校中,都須對自己的學習態度、教學相長觀念、團體互助與分工、團隊榮譽感、守本分盡責、求知慾、分析思考、思考邏輯、人生規劃理想、學習企圖心等積極實現,以培養積極學習與團隊互助精神的學校品格。
4、社區品格教育:每位人民在社區中,都須建立正確的社區價值觀,明白,且實踐社區的核心價值觀、社區的民主素養、民主共識、服務社會、社區權利義務關係、互尊、互敬、互助、互賴、公私分明,並培養自己要自由前,要先會自律,積極對社區關懷,心懷感恩等觀念,以修補因家庭功能崩潰,所造成的自我意識高漲、倫理失序、對家庭責任及社會正義的漠視,自我操守扭曲、價值型態混淆、公平正義原則的淪喪,由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及社區役的體驗實踐,來培養社區多元,而又民主化的社區品格。
綜而觀之,完美品格的養成有賴個人、家庭、學校及社區四者的共同努力,政府應予以規範輔導,並提供社區充足的經費及補助,以使品格教育能健全發展,締造生而完美、死而無憾的品格境界,建議如下:
1、建立人民品格公論:透過社區網站,由人民藉由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制定出現代社區人民,所必須具備的品格倫理項目,並據以形成人民品格公論,再公投出人民所期待的品格內容與標準,以做為社會倫理品格的普世價值依據,來培養優質的社區人民品格。
2、建立社區教父教母制度:由於許多家長無法以身作則,也無法給予其子女,作良好的生活示範,而學校教育亦無法兼顧每位學生的品格發展,所以要藉由實地的社區工作體驗,以培養人民良好的品格、生活習慣及生活價值觀,建立社區教父教母制度,是讓通過認證的社區教父教母們,來教誨需要修正品格的社區人民,以輔助家庭功能失調的社區人民。
3、設立品格認證制度:人民都須取得各項品格認證,以讓每位人民都能具備相關的品格知識及認知體驗,以為實現高上品格的遵循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