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人口
6
人口是構成國家的基本要素,過去人口的數量、結構、素質與分布區域,都一直關係著國家、民族、社會及經濟的興盛與衰敗,所以過去的政府大多制定出,人口數量要合理成長、人口結構要紮實、人口素質要提昇、人口分布要均衡的人口政策,在這種以增加人口作為國家強盛指標的政策下,造成了現代競爭力過大的社會結構,也形成了社會利益衝突的擴大及社會資源分配極度不均的現象!在本世紀講求生態與環保的觀念下,我們要改變作法,要提倡整個人口結構的優質化,而不要再去獎勵人口的增加!
目前正值生育年齡的年輕人,因生育的價值觀念與以往已大不相同,而且在育兒教育越來越講究菁英化的同時,養個小孩直到其大學畢業,大約就要花個好幾百萬,所以大家寧願少生子女,以期好好享受自己的美麗的人生,或是怕生了子女,造成自己過重的生活壓力,這導致台灣目前之出生率超低,若依人口論的方法來計算,那麼台灣每約50年,人口就將減少三分之一,以現在的2300萬人口來算,50年後,就只剩下約1500萬人囉!那時居住在台灣的人,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台灣人哩!因為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力隨著人口的減少而降低,而資源分配也就充裕些,但不幸的是,這1500萬人的人口結構,可能有五分之三以上為60歲以上的老人,五分之一為中壯年,另外五分之一為青少年,這種人口結構對於中壯年人來說,將是沉重的負擔,所以我們要提早規劃,以制定我們的新人口政策,建議如下:
1、生育政策:政府不應在未設條件下,就鼓勵全民生產報國,因為全面性鼓勵生產報國的結果,只是會鼓勵到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生育,如此越形加重社會成本,造成貧富差距更大的惡性循環,對國家、社會及個人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而經濟狀況較佳的家庭,任憑你再怎麼鼓勵,他們還是為了自己的好命清福,而不想生育,除非針對未生滿2個小孩的中產階級(年收入150萬以上)課徵每年10萬元的對不起社會國家稅(患有不孕症的家庭除外),並針對生滿2個小孩的中產階級家庭,提供免稅10的鼓勵,如此方能迫使經濟狀況較佳的中產階級家庭生產報國,以提升人口素質。
2、人民再義務教育政策:為了應付人口老化時代的來臨,我們要提升中老年的人口素質以滋因應,政府要規定凡年滿40歲的人民,就要接受為期兩年的中年大學義務教育,而年滿60歲的人民,也要接受兩年的老年大學義務教育,讓新觀念與新技藝的大學義務教育不斷延伸下去,據以提升人民面對資訊知識時代的整合能力,以彌補年輕人力、資訊與技術中空斷層的窘境。
3、永續的人口政策:每年都要經常性的調整預測20年後的人口結構、人口素質、人口需求與人口數量等現象,以適時修正往後的人口生存服務品質,以免日後人口結構失調,造成人口空洞化與過度衰老化等現象的發生,避免形成有國無人、有老無幼的窘境發生!
4、國際化的人口移入政策:鼓勵外國優秀留學生來台留學,並以提供高額獎學金、在台畢業後的就業機會、台灣國籍取得等優待條件,讓台灣人口素質藉由引進國外優秀知識分子,而走向國際化。
5、優生化的人口政策:評估制定中產階級優生化、技術能力優生化、知識整合優生化、遺傳基因優生化、體格外貌優生化、醫學優生化等的人口素質結構提升計畫,以提高人民身心、智慧、知識整合能力的素質。
6、優質化的人口政策:以社區主義淨化人心,培養優質價值理性、正確思考邏輯、富想像力及創意的人口素質,俾以社區共識來創造優質的人民素質,以精緻的優質化社區人口締造美麗的新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