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環保葬法 6
大家都知道!本世紀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嚴重性,台灣地狹人稠,喪葬空間有限,台灣的公墓早已墓滿為患,為了解決台灣的墓地不足及維護永續的生態,政府要鼓勵大家發揮創意,實施環保葬法,因為環保葬法在1至2年後,骨灰會完全回歸大地,而且不產生污染,這樣土地可以循環再使用,不會有空間不足的問題!
這幾年來,全世界已開始推廣環保葬法,鼓勵大家以環保,且又經濟的方式,來安排我們的身後事,以留給我們後代子孫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讓塵歸塵,土歸土,讓生命回歸大自然,並扭轉一般人民對殯葬儀式的刻板印象!
環保葬法可分樹葬、灑葬、海葬、花葬、藝術葬等方式,說明如下:
樹葬、花葬是將骨灰藏納於土中,再植花與樹,於其上,或是將骨灰灑於樹木與植栽根部周圍的安葬方式,專供樹葬的公墓,或是於公墓內劃定一定區域,來實施樹葬者,其樹葬面積得計入綠化空地面積,但在山坡地上實施樹葬,其面積計入綠化空地面積者,植栽以種植喬木為限,且不得種植花草,以利水土保持維護,實施樹葬與花葬之骨灰,應經高溫特殊處理設備處理後,使得為之,以維護衛生,骨灰裝入容器者,其容器材質應易於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成份為佳。
灑葬是將骨灰灑在不特定的地方,為了衛生起見,最好灑在特定的花叢中,而海葬是將骨灰灑在特定的海洋區域內。
藝術寶葬是將骨灰製成藝術磚、藝術骨磁,或是將骨灰高壓炭化製成鑽石,以藝術磚、藝術骨磁及鑽石,作為建材及飾品,以建築藝術城堡。
樹葬、灑葬、海葬與花葬的目的,是可重複使用埋葬的空間與美化環境,是符合環保,又節省墓地的葬法,想想看!一種看似公園的墓地,其間綴滿玫瑰、櫻花、山茶、杜鵑、百合、海芋等花朵,到處長滿樹林,蒼翠蔭天,但卻不見一絲黃土,如此景象對於逝者而言,是何等的享受,是何等的安詳呀!再看看傳統的墓地景觀,墳墓交錯,地形崎嶇,周圍雜草叢生,蚊蟲孳生,夜裡陰森恐怖,這絲毫無法感受到,逝者的半絲安詳氛圍,兩相比較之下,你會選擇哪一種埋葬的方式,來作為自己以後,永遠的歸宿呢!
我認為人死後,軀體終究黃土一坯,與其讓蛆蟲啃食腐爛,倒不如讓生命經火化,而浴火重生,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所以無論是樹葬、灑葬、海葬與花葬,都是透過大自然的洗禮,讓大家來的自然,走的也輕鬆安祥,大家何必拘束於保持全屍與入土為安的傳統土葬形式呢!因為傳統的殯葬習俗,不就是一個世俗的枷鎖,大自然對於生與死的表徵,不外就是生生不息,生死交替,這是不足為掛的!隨著環保概念的深植人心,我們也要對大自然、對家人、對自己好一點,讓自己成為浴火鳳凰,成為環保天使,這不也是一種對於生命的灑脫,一種福報呀!讓我們發願,讓我們的骨灰與大樹與花朵們一起成長,與魚兒一起遨遊大海,做個快樂的環保神仙!也做個天真快樂的樹仙子、花仙子與魚仙子,建議如下:
1、生命環保殯葬特區:利用區段徵收的方式,設立生命環保殯葬特區,其中設立樹葬、灑葬、花葬、藝術葬與藝術寶葬等各分區,以骨灰藝術磚、藝術骨磁及鑽石作為建材及飾品,將特區內建設為花園城堡建築群,其內栽植樹林花草,以供人民樹葬、灑葬、花葬之用。
2、海葬規定:海葬應尋找潮流交會的地點,輔以海葬葬儀船,以服務海葬者骨灰之拋撒!
3、設立網路生命紀念堂:將實施樹葬、灑葬、海葬、花葬與藝術寶葬者之姓名、遺照、遺言、生活照、視訊及相關事蹟等資料上傳其中,以玆感謝懷思,政府每年要為樹葬、灑葬、海葬、花葬與藝術寶葬者,舉行聯合網路奠祭,以感念其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4、強制已土葬者,於10年內撿骨,並於撿骨後,鼓勵採取環保葬法,以減少土葬墓園的數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