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身心障礙
6
台灣傳統上是以個人主義、父權主義、天譴迷失論等意識形態,來看待身心障礙者,將之視為次人一等的依賴人口,基本上,只站在同情及消極的立場上,給予其少許的社會救濟與救助,所以身心障礙人士在台灣的政治生態中,是非常弱勢的一環,目前台灣有36萬位身心障礙者,不管其是先天,或是後天所造成的,這都是整個社會要共同去面對的問題與共業!
目前,台灣已立身心障礙福利法,來保障身心障礙者,並給予身心障礙者託養、養護、庇護、訓練、諮詢等相關救助,以為身心障礙人士的醫療復健、健康保險、提供輔助器具與方便居家生活,並透過職業訓練、就業服務、定額聘用、就業保障、創業貸款、創業扶助,以扶助身心障礙者能自力更生,身心障礙者並可享有稅捐減免、乘車優惠、停車優先、優先購置國宅等福利,而政府單位之硬體設施,也完成了無障礙生活環境規劃,造福了許多身心障礙者,但這些還是不夠的,身心障礙者在其內心深處,還是必須克服其被歧視的心理障礙,身心障礙者需要更多的社區關懷!畢竟同情與救助只是短暫的,而社區人民的關懷則是永遠與貼近的!
大家仔細看看!有許多身心障礙人士為了求生存,被不肖份子(丐幫及黑道)利用,在夜市、地下道內及人潮多的公共場所乞討,又因身心障礙人士在選舉時沒有保障名額,所以也沒人可為其口舌,身心障礙人士的痛苦誰人知!說真的,他們真的是啞了、瞎了、不能動了,難怪沒人會理他們,所有好康都被身體健全的人佔盡了,我們的身心障礙朋友們,你們是如何過日子呢!我們應該秉持良知,給予他們更多的社區關懷,所以身心障礙政策需要融入社區關懷體系,藉由社區中的醫療、特教、社工、公衛、志工、照料等功能的共同努力!方能讓身心障礙人士拾回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就身心障礙的定義如下:
醫學性詮釋:身心障礙被視為個人所遭遇的重大不幸,身有殘疾者必須克服自身的身心障礙現實,重拾自我生理的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社會性詮釋:社會的生活現實環境造成身心障礙者的自我隔離與不便,呼籲社會以社區關懷體系,化解此一現實阻力。
肯定式詮釋:以積極的角度詮釋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經驗,身心障礙者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角色上的認同及自我價值觀。
身心障礙是指受限於生理,或是社會性障礙,導致參與正常社區生活的機會不均,產生對身心障礙刻版的印象迷失,身心障礙人士常被嘲笑及成為惡作劇的對象、他們在工作上,會有被認為效率遲緩的偏見、在行動上會有被認為活動不便的偏見、被認為需要他人幫忙的偏見、被認為會嚇到人的偏見與會有被歧視的偏見,身心障礙的定義相當廣泛,目前身心障礙人士已不止限於小兒麻痺、視障、智障、聽障,慢性疾病、腦中風、糖尿病、交通事故、職業傷害等因素,目前身心障礙人口,隨著人口的高齡化不斷增加,現在甚至連老年人口都被視為身心障礙人士,所以社區需提供持續性的醫療資源、社會救助、心理輔導、就業服務、就學服務、安養照料、環境改造等服務,來服務身心障礙人士,我們要以國際上對身心障礙人士所提出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身心障礙人權國際公約,來保障身心障礙人權,建議如下:
1、成立中央與地方身心障礙福利網站:以供身心障礙人士陳情、建議、檢舉與投訴之用,如通報學校拒收身心障礙學生的惡行,學校應盡量安排其與一般學生上課,不得隔離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須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所需要的學習輔助工具,否則,這將構成歧視,並透過中央與地方身心障礙福利網站的宣導,讓一般人民能夠體驗身心障礙人士生活痛苦不便之處。
2、設立身心障礙保障師認證制度:由身心障礙人士所公投出的身心障礙保障師,來為身心障礙人士服務,身心障礙保障師要將中央與地方身心障礙福利網站上,身心障礙人士所陳情、建議、檢舉與投訴之案件彙總,以供身心障礙人士透過網路進行建議、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來制定身心障礙保障政策,身心障礙保障師要輔導身心障礙人士在社區中、或是家裡就業,幫助身心障礙人士免費學習就業技藝、心理建設,並提供法律、福利諮詢與無息的創業貸款,並針對困苦及重度的身心障礙人士家庭,提供免費的社區安養與照料,身心障礙保障師每年應提出身心障礙福利白皮書供身心障礙人士參考,以爭取身心障礙人士的認同,若人民不認同,就下台吃自己啦!
3、成立社區身心障礙基金:由社區人民樂捐及政府每月專案補助,成立社區身心障礙基金,針對社區中每位身心障礙人士每月補助一萬元,另外,針對重度者,則每月補助二萬元,以保障其家人及其生活不致貧困匱乏。
4、設立社區身心障礙人士就業技藝學習中心:免費教授身心障礙人士學習就業技藝,如網頁設計、網路行銷、網路管理員、網路創作、網路動畫、藝術創作、藝能創作、監控系統監視員等,並詢問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技藝,以增設他們所需求的技藝項目。
5、成立社區身心障礙特區:透過區段徵收成立社區身心障礙特區,身心障礙特區內有規劃完善符合各類身心障礙人士的無障礙行動、休閒、居家、就學、就業、技能、娛樂、醫療等設施,以免費安養願意居住其中的重度身心障礙人士,以就近方便其家人探訪,並藉由社區關懷體系的生活關懷照顧,讓身心障礙人士拾回他們的生命價值與尊嚴,讓他們皆有所養、皆有所技、皆有所事、皆有所樂、皆有所學、皆有所助、皆有所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