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生態肥料 6
依據統計:化學肥料在施用後,其中有60%以上的氮,無法被植物所吸收,所以大多轉變為硝酸鹽,而滲入地下水層,這嚴重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而植物吸收的亞硝酸鹽,在我們高溫烹煮時,很容易就會轉變成為致癌物質,長期食用將會嚴重危害到人體的健康,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提倡回歸,以自然有機肥料施肥的有機農法,即施用經充分發酵腐熟的堆肥,或是埋入有機質肥料,以改善土壤環境,並供應作物所需的養分,這是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也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農產品生產方式,並讓大地回復生機,這就是有機栽培,我們要讓生態回復生機,就要全面禁止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
處理有機廢棄物的方式,在先進國家已研究多年,廚餘、丟棄的蔬果菜葉、動物糞便、內臟等有機廢棄物,因其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特性,經堆置於高溫發酵槽,經高溫醱酵分解後,就能產生富含植物所需的養料,這即為堆肥,堆肥自早就是農民施肥的主要方法,亦形成一種良性的資源循環系統,這不但促使農村的有限資源,能充分的發揮其剩餘經濟效益,也確保環境不致受到污染,舉凡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剩菜、剩飯、丟棄的葉菜及果皮、過期食物、動物內臟、蛋殼、骨頭、茶葉渣、咖啡渣、寵物排泄物等有機廢棄物,都可透過高溫發酵槽,製成有機堆肥,為了避免使用化學肥料,政府應該大力發展生態肥料產業,宣導大家對於生態肥料的認知與體現,建議如下:
1、發展有機溫室農業:要全面性禁止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的使用,就要發展有機溫室農業,政府要獎勵農民建築有機溫室,施用高溫發酵的生態肥料,以控溫培養有機蔬果,如此,就能不污染環境,也不破壞生態,並能提供消費者健康與安全的農產品。
2、發展有機堆肥產業:舉凡豬、牛、羊、雞、鴨、鵝、魚、鳥等大型飼養場的糞便,皆可於集中收集後,經過高溫發酵製成有機堆肥,將原本污染生態的糞便,轉化為生態肥料,但要考量高溫發酵所產生的惡臭問題。
3、發展土壤改良產業:如培育蚯蚓,以進行污泥的生態處理,並鬆軟泥土,如利用生態牛、生態羊、生態兔啃食雜草,既能維護景觀,並能讓其糞便,就地肥沃土壤,並改善土質。
4、發展生態肥料產業:利用發酵與分解的特性,來發展生態肥料,如培育特別處理過的酵母及微生物,使生態肥料接觸到植物根部時,便能發揮固定空氣中的氮、並從磷礦石中分解磷,以及從泥土中分解鉀的發揮功用,並外,亦可利用菌類固定空氣中的氮,政府應補助及獎勵生態肥料產業,以取代化學肥料的使用!
5、建立區域土壤養分結構及作物氣候測試系統:各區域農地皆需測試其土壤養分結構、土壤成分及作物氣候,以作為土地改良及適合種植何種作物的參考,並將每一塊農地,建立土壤養分結構、土壤成分及種植作物評鑑資料庫,以利於整體區域的土壤改良與作物種植的參考數據,如此,就可依土壤特性及氣候節氣,適時改良土壤及補充生態肥料,既不浪費,又能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6、鼓勵農村設置社區式與家庭式的有機發酵槽:依生活便利性的考量,政府應鼓勵農村設置社區式與家庭式的有機發酵槽,即在農村社區及家中,就可將廚餘解決掉,變成農村社區及家中所需的堆肥,如此,既可輕易有效的提高垃圾妥善的處理率,又可減少垃圾的數量、節省垃圾運輸及垃圾處理成本,也利於垃圾處理人員的處理衛生!
7、農地應廣植植被,以防止生態肥料被水沖走、或是溶解,而流失浪費,並藉由植被抑制雜草吸收生態肥料,而生長迅速!
8、發展昆蟲生態肥料產業:培養鍋牛、蛆、毛毛蟲、螺類等生長迅速、富高蛋白質及鈣質、且好培養的昆蟲,予以加工後,作為生態肥料。
9、發展藻類生態肥料產業:培養生長迅速、富高蛋白質、鈣質、膠質、且好培養的藻類,予以加工後,作為生態肥料。
10、一般農業需採取輪作、或間作等方式種植,以保持地力,並利用休作期間,以生態肥料恢復地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