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環保塑膠
6
隨著社會日益進步、科技發達,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程度,也相對的更加嚴重,在追求經濟發展、講究生活便利與維護生態環保兼顧的思維下,未來分解性塑膠的應用,將隨著其自身性能的完善與價格的降低而逐步擴大,預期市場前景,應極具發展潛力,而科技不斷的研發創新,在使人類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之後,當我們在生活無慮時,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我們對於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大家應該共同來維護地球的生態資源,期盼取之於大自然,回饋於大自然的理想,能真正實現,並留給我們的後代子孫,一個潔淨的生態空間,目前,政府已開始推動少用塑膠袋、禁用塑膠免洗餐具的政策,雖然這會讓我們的生活稍感不便,但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因生活上的不便,警惕自己,深思自己用過的塑膠製品,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現在我們的生活與塑膠,已經密不可分,舉凡我們吃飯時,所使用的塑膠碗盤,購物時,手提的塑膠袋,居家用的瓶瓶罐罐、裝垃圾的垃圾袋等,都是塑膠製品,但是這些塑膠製品用過後,所產生不能分解的塑膠廢棄物,卻是生態環境的殺手,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1、用細菌生產塑膠:在很高鹽度的情況下,選用性嗜鹽的細菌,來生產塑膠,嗜鹽菌不會受到其他菌種的污染,所以在生產的時候,可以連續,又有效率的生產塑膠,嗜鹽菌在高過於,海水五倍濃度與攝氏37度的環境下,且在過量的碳源與缺少營養素的情況下,會產生一種叫做聚羥基烷酯的物質,其簡稱PHA,PHA在經過萃取和純化的過程後,就能產生出塑膠,此種塑膠有不吸水、不親水的特性,也可以有效改善澱粉塑膠比較軟的缺點,這不僅會讓我們降低了對石油的依賴,也符合對環保與生活實用性的期待,利用細菌生產的塑膠,也具有生物的相容性與分解性,不過,這在實際量產之前,還需要克服成本過於高昂的困境!
2、用高澱粉量的植物生產塑膠:運用天然原料如玉米、馬鈴薯等,含高澱粉量的植物,研發出一系列,可完全生物分解的有機包裝材料,環保塑膠是用玉米、塑膠分子,結合研製而成的新產物,環保塑膠在使用丟棄,經過掩埋180天之後,會自行分解成水與空氣,這與號稱100年,都不易腐爛的傳統塑膠來說,大異其趣,但尚須考慮其生產成本,否則,消費者還是無法接受高售價的環保產品,政府應補貼該種產業的研發成本,以降低其售價。
3、用化學方法生產:康乃爾大學的教授,研發一種較經濟、又有效率的方法,來合成聚酯,此種聚合物可用為可被生物分解的環保塑膠(簡稱為PHB),PHB普遍存在於生物界,尤其常在細菌的細胞間被發現,其不但有類似聚丙烯的物性,而且兼具可被生物分解的特性,過去合成PHB,都必須仰賴酵素做為催化劑,其製作過程包含糖的發酵過程,不但耗時,也耗能源,所以研究人員利用,以鈷和鋁為中心的催化劑,利用此這種合成法,就可以很容易,又便宜的生產可被生物分解的塑膠產品。
身為現代人,對於環保課題勢必不能置身於度外,而且更需身體力行,以維護一個安全、乾淨、舒適的地球生態環境,其中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或是使用環保塑膠代用品,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塑膠製品一向是我們做為攜帶、包裝、容器、儲存等方便的生活物品,一時想改變使用習慣的確不容易,與其禁用,倒不如引導與建議使用替代品(環保塑膠),以確保地球的永續生存,唯有市場的消費習慣建立,造成大量需求後,才可能積極量產環保塑膠,以降低價錢與成本,所以只好先從環保觀念建立開始,有了正確的觀念,加上環保產品流通的行銷管道,讓大眾能夠方便購買,或是加上相關的補助購買政策,相信大家就願意改變使用習慣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