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虐待兒童 6
我們要知道每一件虐童事件的背後,都有其隱藏性的因果原因,如因家人有家暴、偏差教養、人格異常、吸毒、酗酒、賭博、婚姻離異、價值觀異常、自我管理不佳與憂鬱症等現象所造成,要解決虐童問題,就要去面對這些問題,並勇於去解決這些問題,否則,只站在同情與譴責的立場去旁觀,虐童問題將永遠存在,要知道,我們的冷漠旁觀會讓加害者,或是被害者,都成為更嚴重的反社會行為及犯罪者!
虐待兒童時有所聞,兒童天真無邪,為何要虐待兒童呢!那當然一定有原因囉!我們來推敲虐待兒童的原因何在!大約是小孩太吵、太鬧、太頑皮、不乖、教訓小孩一下,但用力太猛、小孩不是自己生的,當然要將他狠狠打、練練身體發洩體力、小孩懷恨謊報,誣告父母、父母情緒不好,打小孩消消氣、小孩犯錯不學好,處罰過當、虐童者精神有問題等原因才引起虐童事件的發生,一般而言,管教不當的家庭、失業家庭、吸毒家庭、酗酒家庭、賭博家庭、成員複雜家庭、婚姻失調家庭、變態家庭等最容易發生虐童事件,這需要社區關懷體系盡力去照顧與關懷,惟有以社區關懷的力量,去積極體現,方能消弭虐童問題!
何謂虐童!如孩童的生心理需求被惡意忽視、被香煙燒灼、被強烈搖晃震盪、重力打罵、推撞、踢踹、掄牆、損傷式體罰、過度責罵、惡意羞辱批評、不給予教誨與關愛、威脅恐嚇等舉動,兒童受虐後,會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產生負面的影響,如產生低度自尊心、性格血腥暴力、具強烈破壞特質、嗜酒、嗑藥、吸毒、賭博、婚姻障礙、長大成年後無法教養小孩、工作價值觀偏差、自殺、自殘、過度自責、缺乏自信、飲食失調、性障礙、失眠、憂鬱、過慮、行為偏差、人格缺失、莫名的報復心態、孤獨、離家出走等結果,據統計資料分析顯示,虐待兒童的加害者,其中缺乏親子教育的,約佔30.06%、婚姻失調的,約佔20.07%、酗酒及濫用藥物的,約佔11.65%、貧困的,約佔10.91%、失業的,約佔9.8%、精神疾病的,約佔3.71%、人格異常的,約佔3.6%,而虐童事件發生時,也大多是由醫院、檢調單位、學校、民間社團、民間機構等的人員,依法律明文所規定,須責任通報的單位,來主動作通報程序,而甚少由虐童事件周邊人士所通報,這也顯示出社會大眾怕事及冷漠的一面,要知道虐童事件周邊人士的通報,才是預防虐童事件發生的主要關鍵,也是杜絕虐童事件治本的先決要件,所以我們要藉由社區關懷體系,來提昇社區人民對於生活週遭兒童的關懷與注意,方能杜絕虐童事件的一再發生!
虐待兒童事件的背後,一定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原因與因素,而且虐童案件的加害者,大多是家人及熟人,社區關懷體系不介入的話,一般虐童案件都會以家務事為由,而被疏忽結案,這導致虐童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斷重演,終致發生重大的刑事案件,我們要解決虐童問題,一定要去了解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否則就無法徹底杜絕問題的再發生,建議如下:
1、設立社區受虐兒童安養之家:藉由社區人民的關懷及照顧,以保護及安置社區中的受虐兒童,協助他們度過情緒不安期,並為其做心理輔導,據以了解其受虐的真正事因,再由社區關懷體系的強力介入,徹底終結虐童行為!
2、建立受虐兒童預防師認證制度:受虐兒童預防師接到中央與地方受虐兒童通報網站上,人民所通報與舉發的受虐兒童案件及地點後,即應彙總造冊列管,並前往查訪,以徹底暸解虐童事件的狀況及受虐原因,並針對受虐原因及狀況,仔細的做素質分析,並透過社區人民的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制定出各種可行對策,並對施虐及受虐者做交互筆錄及輔導,再將虐童者強制送往人格矯正所,強制矯正其人格,直至補人格認證完成為止,受虐兒童輔導師應針對受虐兒童列管個案定時追蹤,並將追蹤結果上網公開回報,受虐兒童預防師每年應提出受虐兒童預防白皮書供人民參考,以爭取人民的認同,若人民不認同,下台吃自己啦!
3、成立中央與地方受虐兒童通報網站:供人民舉發與通報受虐兒童案件,並在其上公開虐待兒童者的照片、姓名、住址與事蹟,受虐兒童預防師一接獲報案,應彙總造冊,前往查訪,如此,一有受虐案件發生,受虐兒童預防師就能馬上處理,並事後定期追蹤,如此,必能阻止虐待兒童事件不斷的發生!
4、立兒童保障法:以規範兒童應予保障的權利,並針對兒童受到各種不同受侵害的狀況時,應給予的保護安置措施,並做出強制性的處置,以保護受虐兒童免於受到二次傷害,對於受虐原因及狀況,也應仔細做好素質分析,以制定各種可行對策,以保護兒童不再受虐!
5、建立社區責任通報虐童制度:規範社區人民有責任通報虐童事件,若不為通報,則採取連坐法,罰服社區役7天,並規定全民接受虐童防治認證,由社區人民一起來關懷照顧受虐兒童,以社區力量來制止虐童事件的發生,並藉由社區人民公論來影響虐童者的心態與人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