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自卑 6
什麼是自卑!自卑,就是自我評價過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不如人的感覺,擔心自己笨拙,對自己價值感到懷疑,是一種人格上的缺陷,是一種失去平衡的行為狀態,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對其現實的地位感到滿意!自卑感不如人的感覺,是由於我們不用自己的尺度,來判斷自己,而卻用某些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樣做,當然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而自卑也容易消蝕人的鬥志,自卑常以消極防禦的方式,表現出來,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遷怒、自欺欺人、焦慮緊張、不安等,自卑使人變得十分敏感,也經不起刺激,但是愈是強烈的自卑,其產生的超越力量,就越大,所以若能夠妥善運用,則可以成為一股不斷突破自我的動力!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最初都是以直覺與表象,來判斷對錯、是非與善惡,但隨著心智的成長,才會逐漸以理性邏輯分析,來作為其處事評論的標準,在日常生活中,面貌姣好、而又可愛的孩童,較易受人疼愛,任何人、事、物,在互相比較之下,劣勢者的內心,就很容易留下自卑的情結,如在姓名八字、綽號暱稱、相貌美醜、身高高矮、體重肥胖、體型殘缺、聰明才智、學業成績、工作事業成就、感情婚姻對象、人種膚色髮色眼球色、財富與所得高低、家庭背景等方面,來相互比較,就常常會讓人產生了自卑感,在相較下,會常覺得自己事事,都不如人,繼而產生忌妒,心懷怨恨,怨天尤人,最後就產生了偏差的價值觀!
人為了報復上天,所加諸於自己身上的不公平,就會開始進行反社會行為的舉動與想法,以求得報復與宣洩怨氣的快感,所以自卑會影響人的性格與心智發展,每個小孩都想得到其父母親友,百分之百的注意與關心,而每個人也都想引起社會,對其的注目與羨慕,自卑假使引導為良性發展,那對於個人及社會都會有助益,但假使轉為惡性循環,讓人長期處於自卑當中,那會使人緊張、憂鬱、徬徨,所以有些人,會採取麻痺及欺騙自己的方式,以尋求自我解脫,跳脫自卑的禁錮!但若無法跳脫,那就會使人心灰意冷,使人崩潰的!我們需要勇於面對自卑,以找出自卑的原因,並努力分析,找出問題所在,以克服自己的缺陷,進而導向超越自我!
克服自卑感及對自我的超越,是來自人類的勇氣,因為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有瑕疵,就會產生自卑,只有克服自卑,並超越自我,將自卑轉換成,對於自我優越的追求,將會危機,變成轉機,也就能培養自己的優雅氣質與高尚風度,進而獲得傲人的成就,人生或許是悲觀的,但自我卻一定有其受肯定的價值,雖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超越自卑,如在先天能力、身體殘缺、環境與機會上,就很難去克服,所以有些人因為自卑,而產生了想要超越自我的良性思維,不只去面對,並在自己專長的領域中,積極去取得補償,將自卑轉化成活化的機會,所以自卑是要端看自己,如何去看待與面對,而有些人想要超越自卑,但卻不得其門而入,結果造成自暴自棄,認為再多的努力,都無法改變現況,乾脆來個全盤否認,走上極端,一了百了!所以他們會去進行酗酒、吸毒、暴力、賭博、不服輸、死要面子、報復、同歸一盡、犯罪與忌妒等反人格行為!所以要超越自卑,就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因為你不是那個人!
而針對先天性的缺陷殘障、思想被迫害與生心理被傷害者,我們需付出更多的社會關懷,以協助其恢復自我的信心,克服其自卑,最終我們要以社區關懷的力量,在家庭中培養民主表決的溝通方式,在學校中養成未來的社會生活準備,並在社會中注重社區團隊分工合作與相互間的關懷信任,以奉獻社會,來肯定自我的價值,進而產生社會互動與互賴,隨時給予受自卑困擾的人,關懷的社區友誼與關懷,以找出他們的優越特質,並協助他們恢復信心,超越自我!
一篇不錯的文章分享:
回覆刪除每個人的「特質和才幹」都不同。
http://blog.udn.com/oyt0915/1757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