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農地休耕政策 6
目前全台灣有60萬公頃的農地,台灣在加入WTO後,依WTO的貿易規定,對於台灣農業,必然會引起的嚴重影響,政府必須以WTO規定的開放進口量及台灣農業的需求量,做評估規劃,以妥善安排我們的農業生產目標,決不能只以農地休耕的消極政策,來作為因應!
台灣的農地休耕政策,自1997年實施迄今,台灣的農地休耕面積,已超過30萬公頃,而且休耕面積首度超過了耕作面積,農地休耕引發了農地要如何利用的問題,農地利用除了要符合經濟效益、糧食供應、WTO的規定及戰備儲糧的實際現況外,政府的農地休耕政策,不能再停留於休耕補貼的不作為階段,實應積極融入環境生態的復育、淨質生質能源的生產、農村景觀美化的農地再利用觀念,凡是有助於環境生態復育、淨質能源生產、農村景觀美化的農業行為,包括符合生態保育的耕作方式,只要是對環境有正面效果的農業,都應予以鼓勵補助,目前政府對於休耕補助,每年約補助了100億元,另外,對於糧食保價價差的補助,每年也支出了約108億元,這使得政府財政負擔相當沉重,但這對農民而言,是再怎樣多的補助,也是杯水車薪,因為每年每公頃農地也才補助4.5萬元,每月還不到4千元,所以農地休耕政策不僅造成大批農地閒置,而農民與政府也無法實質受益,最後逐漸形成了惡性循環!
政府對於調整生產的農田,應積極輔導區域性農業,並依WTO的規範,做好綠色農業措施,以達農業之多元化精緻經營,進而提昇農民的所得,建議如下:
1、能源作物推廣:最近因石油上漲,政府開始補助每年每公頃農地4.5萬元的獎勵金,以鼓勵休耕農地種植生質能源作物,計劃面積8000公頃,未來更將擴大耕作面積,以成為綠色油田,進而取代目前的休耕政策,但該項補助與休耕補助一樣多,所以這對於農民毫無誘因可言!
2、景觀作物的推廣:目前政府也正輔導,種植集中性的大面積景觀作物,計劃面積7000公頃,針對大面積種植向日葵、波斯菊、百日草、薰衣草、油菜與青葙等植物者,每公頃農地也能補助4.5萬元,以美化農村景觀,增進生活與生態的景觀美化機能,營造碩大就是美的花海及青青草原景觀,並結合休閒觀光遊憩功能,創造休閒觀光農業產業!
3、造林減炭推廣:政府也計畫利用休耕農地來造林,預計種植高價值經濟林2萬公頃,以達生態景觀、經濟效益、降低空氣污染、減炭與防治土石流等環保目標,並可配合碳權協定,復育森林以販賣碳權。
4、飼料及環保作物推廣:近來畜牧業及養殖業因飼料高漲,造成經營成本的增加,但畜牧養殖業產品的價格,卻無法反映成本,經營非常艱辛,政府應鼓勵休耕農地,大面積的種植飼料用玉米、大豆、高梁等作物,供給平價飼料給予畜牧業及養殖業者使用,而玉米既可轉變為製造酒精的原料,又可當飼料,且玉米穀物的外殼,又是製造可分解塑膠的重要成分,在國際玉米嚴重短缺的情況下,玉米是非常良好的環保經濟作物,另外,也可發展昆蟲農業,以為飼料原料!
4、多元化作物推廣:多元化的農業經營,可引進藥草植物種植:如薄荷、當歸、川芎、川七等,香草植物:如迷迭香、薰衣草等,香料植物:如胡椒、九層塔、肉桂、八角等,香水植物:如玫瑰、桂花、夜來香等,並結合農業特區及休閒產業,以增進觀光休閒收益,也可以休耕農地,作為復育稀有植物、鳥類、昆蟲與動物的棲息地,以達生物多樣化,甚至可以培養生物天敵,以消滅害蟲,以營造美麗、又環保的台灣新農村!
5、成立農業不動產證劵化公司:台灣因農業人口逐漸凋零老化,農地繼承者多無務農意願,且因台灣農地細小,無法從事大面積的企業化效率耕種,這也造成有意願從事大規模農業者,不易取得大面積農地,而台灣人多地窄,需要維持一定數量的農業耕作,以作為戰時的安全儲備糧食供給,為減少貿易自由化,對於農業的衝擊,建議成立社區農業不動產證劵化公司,以農地作為股本,以不動產證劵化的模式,上市取得資金,以做為大規模的農業經營,俾以專業的企業化經營來經營農業,如此,方能解決農地休耕的問題!
6、建立社區農業役制度:考慮農業經營人口的老化與因應年輕人不願意從事農業耕作的因素,建議凡社區人民年齡20至25歲者,不分男女,每年須服15日的社區農業役,以接受社區農業訓練,並實際操作農事與栽培作物,以培養社區人民珍惜糧作,熱愛生命的天性,如此,並可彌補農業人口老化的人力不足與延續耕種技術的傳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