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校園幫派問題
6
幫派入侵校園的消息,時有所聞,其原因為,幫派是一種暴力團體,必須不斷的吸收少年,以為新陳代謝,並藉此來強化其暴力本質,以發展、並茁壯其組織,而新血的主要來源,當然是以國中及高中年齡的少年,最容易誘騙吸收,並且,最容易指使與操縱,依據台灣教育部,學生暴力犯罪與偏差行為的統計數字來看,從1996年度到1999年度,校園幫派事件,佔校園事件的16﹪、至23.5﹪,而人數佔了53.9﹪、到65.1﹪!
這顯示校園幫派事件,在校園中牽連甚廣,實在值得我們深入探討;而許多研究報告更指出:青少年的青春階段,是接觸幫派的最危險時機,而且同學是重要的媒介與影響,青少年加入幫派,多屬自願性,他們的個人特質、家庭關懷、同輩交往、學校學習成就,以及社區的生態環境等因素,都是影響青少年加入幫派的重要因素,而涉入幫派程度愈高者,其出現偏差行為的程度就愈高;且其參與幫派活動,都以暴力性質居多,多年來台灣警方雖曾多次掃蕩校園幫派,但因警方無法進駐校園,所以幫派份子就趁虛而入,幫派份子常在校內欺淩毆打恐嚇學生,他們威脅若想要,在校內安心的就學,避免遭受其他同學的欺負,就須加入幫派,並依資歷等級,每月繳交會費,甚至以老鼠會,或是以宗教募集八家將的方式來經營,此種現象令學校與家長相當憂心!
青少年加入幫派的動機,多以可受到保護、好玩、或是尋求刺激,其次有同學邀約、想賺打工錢、想擁有權力威權的地位、想有自己的地盤及家中家庭成員介入幫派的影響等,幫派青少年大多沒想過,要脫離幫派,少數人也認為不知道脫離的方法,更沒有把握,或是想到可脫離,或是認為要脫離,應該不是問題,所以幫派份子利用青少年性喜結交、血氣方剛、好勇鬥狠、壯大聲勢、尋求保護及偏差性崇拜英雄的心理,來吸收青少年,再唆使渠等,吸收校內同學,逐步擴大勢力,此外,青少年也被幫派領袖,所擁有的財富打動,嚮往出入有高級轎車代步、手戴勞力士金錶及貼身小弟前呼後擁的氣勢,加以青少年加入幫派後,幫派份子會介紹他們,至幫派圍事的酒店、商家、舞廳、賭場等特種場所,或是泡沫紅茶店等擔任泊車、服務等工作,或是協助販賣盜版光碟與舞券,讓青少年每月有固定的高額收入可拿,而且,又有漂亮咩咩與帥哥可把,何樂而不為呢!
有的幫派份子,甚至利用青少年好奇嚐鮮的心理,免費提供安非他、FM2、快樂丸等毒品,來控制青少年,並以暴力恐嚇與脅迫,來限制其脫離幫派,或是出賣幫派,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年齡低化,有急速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國中階段之青少年犯罪,一直居於於首位,且有暴力化、集體化之犯罪特性,社會、學校與家長除了多關心、多聆聽青少年的心聲,以真正瞭解時下青少年的想法,如此,方能有效降低青少年之犯罪率,維護校園的安寧,建議如下:
1、建立校園幫派防治認證制度:全體人民都須取得校園幫派防治認證,校園幫派防治認證的內容:包括社區關懷教育、法治教育、自我管理、價值觀、人身安全教育、自我危機處理與因應、生命尊重教育、幫派對於個人與社會的影響、防身術等,以達全民參與校園幫派防治政策的目標!
2、成立中央及地方校園幫派防治網站:供人民就校園幫派防治案件,作陳情、投訴、舉發之用,並供人民透過網路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以議決校園幫派防治政策,並在其上公開,校園幫派主要成員的姓名、照片、住址、集結地,讓大家看看,到底是誰,在耍老大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