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檳榔 6
台灣的檳榔文化舉世聞名,更是台灣奇蹟!昔稱綠金的檳榔,是檳榔樹的果實,它含有許多植物鹼,其中最重要的是檳榔素,檳榔素是一種副交感神經作用的藥劑,吃了檳榔,會引起催涎、發汗、肌肉緊繃、刺激中樞神經等生理現象,檳榔是食品,或是藥品,或是與菸酒一樣,都是提神興奮劑!這真的有待大家來釐清,以決定大家對於檳榔的管理方式!吃檳榔會得口腔癌、喉癌、咽癌與食道癌等癌症,而且會死的很難看、又很痛苦,但還是有許多人在吃檳榔!因為檳榔可提神、驅寒、壯膽,而且吃檳榔會上癮,所以檳榔跟菸酒的效力差不多,其實檳榔與菸酒應是同類型的東東,是個消遣與習慣,檳榔除了會傷身外,還會影響我們的生態、環境與衛生!
台灣每年因吃檳榔,而得口腔癌死亡的人數節節上升,口腔癌已躍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的第7位,檳榔所造成的醫療成本與社會救助成本是相當沉重的,而吃檳榔的人,隨便亂吐檳榔汁,不僅造成街道、垃圾桶、廁所、地上與公園到處血跡斑斑,外國人看到,還以為我們這裡得肺癆的人超多,嚇死人了!更讓清潔隊人員為了清洗這地上的檳榔汁,而忙翻了天!吃檳榔文化與個人習慣、都市景觀、醫療衛生與社會救助發生衝突,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的問題!
台灣檳榔產業所創造的就業人口,約有幾十萬人,這包括種植檳榔的農民、檳榔大盤與中盤、檳榔運輸業、檳榔販賣業等人員,檳榔每年交易的營業額,聽說有好幾百億的市場規模,過去曾為台灣的農業經濟貢獻良多,台灣種植檳榔樹的面積,曾佔台灣土地總面積的六十六分之一,檳榔並曾取代高山茶、高山蔬菜等作物,成為台灣的第二大農作物,但因檳榔樹的樹根淺,無法攔住及穩固砂石土壤,所以台灣每年山坡地因種植檳榔,而流失五至二十萬公噸的砂土,這導造地下水層下降五至二十公分,更造成沿海地區的地層下陷、地下水源枯竭,近幾年來,檳榔族有增無減,政府在考量濫種檳榔樹危害山坡地水土保持及人民健康的因素下,最後採取不鼓勵種植檳榔樹、縮減檳榔樹種植面積、取締違規山坡地水土保持的政策,政府為了人民健康、環境衛生、國土水土保持、節省社會與醫療成本,實應好好管理檳榔問題,建議如下:
1、立法嚴禁吃檳榔:雖然檳榔產業的從業人口眾多,經濟利益龐大,但為了避免因檳榔而亡國,長遠之計,還是要立法嚴禁吃檳榔,以保障國土安全、人民的生命與健康,進而節省醫療成本,降低社會成本,相信因吃檳榔而得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等癌症的患者與其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2、輔導檳榔產業轉型:研究開發檳榔的成分有何作用?檳榔應可提煉為藥物,以作為天然提神止痛劑、強心劑、興奮劑,可將檳榔產業轉為製藥科技產業,將檳榔種植到休耕農地上,並鼓勵農民轉型種植其他作物,如咖啡、可可、藥草、香草、調味植物等,逐漸將山坡地上的檳榔種植面積減少。
3、研發取代檳榔之替代品:鼓勵研究開發對人體無害之檳榔替代品,以取代民間對嚼食檳榔之需求,並設立高額獎金鼓勵之,如以肉桂葉、薄荷葉、香草葉來取代檳榔的嚼食。
4、檳榔種植面積、數量、地點之設限:採取檳榔種植准許制度,並逐年遞減,獎勵棄種檳榔樹,政府並可高價收購半天筍,以為美食之用,以加速減少檳榔樹的數量,並推廣檳榔餐點,改變人民食用檳榔的習性。
5、建立檳榔取締師認證制度:檳榔取締師須強力取締吃檳榔者,被舉報吃檳榔者,應服10天社區役,以茲處罰,並接受生活習慣矯正認證,以杜絕嚼食檳榔之習慣,檳榔取締師每年提出檳榔取締白皮書,以接受人民網路公投,決定其是否有能力被續聘,能力不夠及混日子的,回家吃自己啦!
6、成立中央與地方檳榔取締網站:供人民陳情、投訴與舉發檳榔取締案件,並由人民經過網路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以制定檳榔政策,以全面杜絕人民嚼食檳榔與違法種植檳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