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健康護照 6
健康護照源於,預防勝於治療的理論,只要能維持人民的健康,就能有效杜絕疾病的發生,比如說:能讓人民每天作一定種類、時數與次數的運動,能避免人民長期酗酒、抽菸、熬夜、嚼檳榔,就能正面的促進人民的健康,而健康護照是每一位人民的一生中,所有各時間點的身體基本狀況、生心理輔導、基因譜表、醫療過程、生活習慣、不良嗜好、飲食狀況、運動狀況、健康認證、及定期檢查的所有紀錄簡稱!
政府可將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所經歷過的所有疾病、意外創傷、各種身體狀況、生心理輔導、基因譜表、醫療過程、生活習慣、不良嗜好、運動狀況、飲食狀況及定期檢查的紀錄,都在電腦中建立資料庫,給確實記錄下來,以建立個人生心理輔導、診療、身體狀況、定期健檢的連貫資料,如此,既可分析個人自己的醫療成本、疾病、醫療習性、心理狀況與健康狀況,並可評估社會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也可依性別、家族、社區、區域、或是整個國家來做比對,以研究特定族群的醫療、衛生、保健、飲食與疾病等問題,並可透過電腦的統計分析,找出各種疾病的病灶與預防辦法,並可避免醫療資源的重覆浪費,以做到降低醫療成本、衛生保健、防疫與預防疾病的多目標規劃!
社區醫療體系的建立,必須著重在社區人民定期的檢查健康、精神狀況、每日的運動狀況、醫學研究、生活習慣矯正、飲食習慣的改善等方面,才可以做到預防勝於治療的效果;要知道生活習慣會影響人的體質,而飲食習慣所造成的病從口入,更是影響健康甚劇,約有三分之二的疾病,都是因為個人生活習慣不好及飲食習慣偏差所造成的,倘在病情尚未嚴重的時候,而能及早發現,並能及時改善個人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就能減少疾病的發生與節省醫療成本,另外,疾病的發生也與家族遺傳、居家環境、空氣品質、飲用水質、生活壓力等,有重大的關係,所以藉由健康護照的建立,即可得知社區中的人民遺傳因子、居家環境、空氣品質、飲用水質、生活壓力的狀況,據此,進而加以改善,以預防社區性疾病的發生!
健康護照對於個人而言,除可讓自己定時,明瞭自己的健康狀況外,並能進而掌握、追蹤及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與病情,也可節省重複檢驗的費用與時間,避免在病情加劇時,曠日費時的治療過程,並減少自己及家人在生病時,在生心理精神上的折磨與生活上的不便,亦可作為各類的醫學研究,以找出病因,造福人群,說明如下:
1、建立全民定期健康檢查制度:規定所有的人民,每一年都要做定期的健康檢查及生心理輔導一次,該項任務由社區醫院負責執行,社區醫院應將這些檢驗資料結果,分門別類的鍵入健康護照的資料庫中,而全民定期健康檢查制度必須是免費,且具強制性,全民定期健康檢查除了一般疾病的篩檢外,另外,如診療紀錄、牙齒、視力、婦女疾病與經痛、懷孕、不孕症、避孕成效、身高、運動心電圖、基因檢測、生化、尿液、血液、全身超音波掃瞄、X光攝影、體重輕瘦肥胖、荷爾蒙、血糖、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肥胖與瘦弱指數、成人整合性篩檢預防保健、冠狀動脈、睡眠呼吸暫停、夢遊、氣喘、貧血、心血管、腦血管、營養不良與過剩、慢性A、B、C型肝炎、愛滋病、性病、肺結核、各類癌症、憂鬱症、精神功能、罕見疾病、遺傳疾病、個人特殊心理與精神疾病、家族遺傳病等,都需逐一檢查,另也須將影響人民健康的各種因素,都予以列入調查,如生活壓力、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性別認同、抽菸、飲酒、嚼檳榔、吸毒、賭博、性行為與習慣、個人與家庭經濟狀況、人格特質、婚姻狀況與家庭結構等因素,以作為改善健康的參考!
2、個人診療紀錄:社區醫院需透過全民健保體系,以取得每位人民的病歷資料,並鍵入健康護照的資料庫中,如此,政府就能準確的掌握醫療資源的運用與分配,以作為制定社區醫療政策的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