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網路人民公論制度 6
何謂網路人民公論!是為多數人民透過網路,以充分進行說明、建議、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所形成的人民共識!據以形成、修正、改變政府政策與管理公共事務,可說是民主時代的民意基礎!
德國有所謂的人民公論制度,德國的人民公論,是由12至25位自願參加的公民所組成,以用來評定不同的政策,並選擇、處理對策及科技計畫的優缺點,德國人民公論的公民參與層次,通常限於地方性議題,人民公論的目標是在於將專家的知識與看法,置於更寬廣的社會民意之中,並促成專家與公民社會,對於政治人物的任務取向對話,人民公論的成員是透過配額的作法,或是以特定人口變項;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與弱勢團體等作為成員基礎,或是透過社區公民的隨機選取,人民公論的基本理念是每位社區公民都有相同的選擇機會,而且透過這樣的可能性,即可獲得符合社會公益的結果!
在德國,通常針對相同的議題,同時舉辦數個人民公論來討論,有超過200名來自各個不同行政區的公民參與其中,公民報告的進行,通常是由專家提供相關的資訊來揭開序幕,讓參與的公民針對未來的政策方向,提出幾個可能性的折衷方案,並針對這些折衷方案進行廣泛的討論,最終會得出公民們最合意的作法,在進行討論時,公民報告分為幾組,以進行深入的意見交換,再進行全體討論,以對於管理、規劃與評估來表達意見,或是提出新意見,最終所有提出的意見與看法都將彙集成為人民公論,而這些人民公論的議題琳瑯滿目,從健康護照、城鄉規劃到生物科技,都可以是討論的主題,公民意見與建議,在經過多次的充分討論彙總後,就會有高度的重疊性與一致性,這意味著對政策選項,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廣泛共識,這些人民公論會送到政府決策研議機構,以作為決策參考及研議執行的可能性,在此,本世紀的人民公論,已具有促進公民廣泛討論公共議題的功能了!
而網路人民公論更是跳脫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這將節省聚集人民,來進行人民公論的高成本,如開會場所的支出與佈置、人員往返成本與開會的人事成本等,並可隨時在特定的網頁上,進行各種人民公論的討論,甚至連限制人數及預期對象都可省略,只要是社區公民皆可參與討論,而且在網路上,不管是文字書面,或是視訊討論皆可存檔錄製,這亦可節省許多文書記錄與收尋存放保管的成本,台灣目前網際網路正蓬勃發展,藉由網路來實施人民公論的可能性是受肯定的,政府應鼓勵,並制定法律,來催生網路人民公論制度,讓我們國家的施政決策更符合民意的需求,建議如下:
1、立網路人民公論法:政府應立網路人民公論法,以匯集民意,做為政策制定的參考與政策研議的方向,進而提升人民的民主素養及對於公共事務的管理能力,以取代現行的代議政治及政黨政治,而最可行的作法,就是補助網路人民公論的參與費,凡是登記參與網路人民公論者,即給予每小時90元的討論費,據以提升公民參與網路人民公論討論的意願。
2、成立中央與地方人民公論網站:以供人民作為各種人民公論討之所需,及作為人民公共議題的提供、說明、討論、辯論、公聽與網路公投之用。
3、設立網路人民公論師認證制度:網路人民公論師須針對中央與地方人民公論網站上,經一定人數覆議後的公共議題,尋求專家學者提供各種方案、學理、法理、技術層面與數據等相關資料,以供人民在網路上討論,網路人民公論師需將所有網路人民公論討論的資料,彙總為網路人民公論電子書,網路人民公論師每年應提出網路人民公論白皮書,以公開解釋說明,爭取人民的認同,若人民不認同,下台吃自己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