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水資源 6
台灣位於季風亞洲的範圍內,因受颱風與季風的影響,降雨量相當豐富,但降雨卻分佈的極不平均,其中有80%的降雨量,都集中在每年的5至10月,且受台灣山多平原少、地勢陡峭的關係,河川多屬於荒溪型,所以約有60%以上的降雨量直接排入海洋,要知道,我們只要截獲流入大海的一半雨水量,就可達到豐水的狀況,這是多麼可惜的無奈呀!
台灣的降雨量大約為905億立方公尺,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屬於降雨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受到降雨季節及地形空間的影響,可利用的水量不及總降雨量的15%,造成台灣每年每人平均所分配到的水,僅約4500立方公尺,約只有世界均值的六分之一,這使得台灣成為全球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所以水資源的維護與永續利用,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雖然興建水庫,是獲取水資源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但卻是最不永續的方式,因為水庫一但淤積,就無法使山林與河川恢復原本的生態體系。
水資源不僅是維持生命、生活、生產與生態的基礎,更是土地開發與利用方式的先決條件,台灣對於水資源的需求,一般可分為民生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等三大類,近年來在都市高度發展、工業發達與人民生活用水量激增的影響下,台灣的用水結構與需水量也隨之變化,目前民生用水量,佔總用水量的17.5%、工業用水佔9.36%、農業用水約佔73%,由此可見,農業灌溉用水是台灣最大的需水大宗,而台灣各類用水的來源,則有水庫水、河川水、地下水等三類,其中地下水之使用就超過30%,其中淡水養殖漁業與地下工廠超抽地下水的狀況相當嚴重,已造成許多地區地層下陷,在遇雨成災後,成為水上人家,這真是蔚為奇觀耶!
針對水資源的維護與開發,我們要建立及掌握各項水資源供給面及需求面的實際資料與狀況,包括降雨模式、河川水文變化及預測、各類水源的供水量變動、各類用水量與預估來源、地下水存量、注入量與超抽量、自來水及灌溉管線漏水率等數據及現況,以作為水資源永續的管理,以求平衡需求,並建立缺水預警系統及因應對策,以整體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來考慮產業的發展結構,以永續發展,並作為國土規劃與產業政策的基礎,建議如下:
1、在地自給自足的農業灌溉水資源管理:過去的水資源管理,只著重在管理及維護灌溉水道、蓄水設施與水庫等之運作,要知道台灣的農業灌溉用水量,佔總用水量的73%,假使農業灌溉用水能由在地的儲蓄雨量來供給,並能自給自足,那麼將非常容易的使得我們的水資源不致匱乏,政府要統籌規劃農業灌溉水資源的積極取得,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土地交換,或是區段徵收,在農業區中規劃大型兼具蓄水、淡水養殖、休憩觀光多角化功能的蓄水池設施,期以利用當地的雨量蓄水,來灌溉當地的農地,以求灌溉用水能自給自足為目標,讓水庫蓄水全部轉供民生用水與工業用水,以提升水資源效能,並可為農業與淡水養殖漁業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一舉數得!
2、北水南移:1998年,我們的供水因溫室效應開始出現問題時,當時的行政院長連戰,提出北水南移計劃,結果在實地勘查後,發覺早在日本時代就建有北水南移的輸水管道,但因年久失修,而被遺忘,現已被淤積砂石填滿,而無法使用,說實在的,日本人想的真週到,所以建議在二高以東的適合地點,開挖寬100公尺、深50公尺的南北向淡水運河,並預先做好攔砂與抽砂設施,引北水南移使用,以支援淡水養殖用水,防止超抽地下水,這亦可供休閒、遊憩、儲水之用,並可在各河流出海口,設置海閘門,阻隔所有的河水入海,以注入淡水運河,但亦要考慮如何淨化水質,並防止廢水污染,如此就可達到北水南移的功效,以因應中南部地域季節性的缺水問題!
3、東水西移:台灣東部雨量甚豐,但因山勢陡峭險峻,溪流多屬直接入海型的荒溪,應規劃以潛遁機打通中央山脈,內置引道涵箱,並預先做好攔砂與抽砂設施,將東部大雨時的豐沛雨量引流至西部的地下水層、平地大湖、或是淡水運河儲存。
4、平地大湖區:可將地勢低窪、容易淹水、地層下陷的地區規劃為平地大湖,這些區域因居住危險,需長期讓大自然自行養護,政府應以區段徵收,或是以地易地的方式,以取得平地大湖的用地,作為平地大湖,以養護地下水層,該區域除可蓄水供灌溉外,並可做引道涵箱與水庫相通,水庫洩洪時,可疏洪至平地大湖,如此,就不會將寶貴的水資源任其流入大海,並可連接淡水運河,以支援淡水養殖用水與農業灌溉,亦可供休閒遊憩,一舉數得。
5、民生及工業用水水資源管理:農業灌溉用水只要能夠利用在地雨量蓄水,自給自足灌溉當地農地,民生及工業用水由水庫蓄水供應,則水資源分配就綽綽有餘,但各大水庫都有淤積嚴重的問題,所以如何解決水庫淤積嚴重的問題,是民生及工業用水水資源管理的關鍵,政府應利用枯水期,在各大水庫底部建立大型排沙管路,一旦完成,即可隨時排沙至特定地點,而這些淤沙可用來建築,或增加海埔新生地之用,一舉數得。
6、全面更新自來水管:我們現有的自來水管是大部分是在1913年,由日本人陸續鋪設迄今,為什麼我們的自來水品質差,就是因為自來水管年久失修所致,而台灣自來水管的漏水率更高達三分之二,這造成我們的水資源白白浪費,民生用水管理當今之務,就是全面更換自來水管路,以免浪費水資源。
7、養護地下水層:台灣地下水因工廠與淡水養殖業長期超量抽取,導致地層下陷、地下水位下降、土壤鹽化、海水倒灌、遇雨成災與國土流失等環境災害,地下水層需長期人工補注養護,我們應實施地下水經營管理,建立補注量、超抽量的標準與規定,利用引道涵箱,將雨水與洪水注入地下水水層,以涵養地下水,防治地層下陷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