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環保 6
台灣經濟奇蹟的背後,所付出的環保成本,到底有多慘痛呢!從台灣過去的經濟發展歷史來看,環保並不是大家所關注的公共議題,因為當時台灣普遍的人民尚未脫離貧窮的狀況,所以台灣的經濟政策制定者,都以創造國民生產毛額為最高的執政指導原則,為了讓台灣進入已開發國家之列,就必須提升人民的所得,而只得犧牲了環保生態,發展高污染性的塑化工業,所以整個台灣的河流生態與大自然生態都被嚴重污染,但自1982年起,由於黨外運動的崛起,加上環保運動與政治民主化運動的結合,這促使了決策當局不得不正視環保議題,環保遂正式成為非常重要的公共議題,各項環保法規與制度也都相繼制訂而成,從空氣污染、水污染、一般及事業廢棄物、資源回收、毒性化學物質、環保標章、環境影響評估與環保教育等,乃至於生態永續發展議題,都成為學政界與人民所關切的焦點!
在制定環保政策上,我們不宜狹隘的只以污染管制,來作為環保政策制定的範疇,更應擴展至環保能源發展、環保產業發展、污水處理、水質保護、生態保育、國家公園留設、核能管制、資源回收、廢棄物處理、空氣污染、環境影響評估、環保教育等議題,我們的環保規劃管理,為因應全球化環保概念及加強生態保護,這幾年似乎有不錯的進展,但要讓全民從生活小細節中,就做好環保工作,實有待加強,所以政府要更用心的推動環保教育,從生活小地方去影響個人生活環保習慣、企業環保產銷、社會環保輿論、國家環保政策,進而打造環保優先的新生活,使得個人、企業、社會與國家,都能以生態環保為己任,以建立全民生態環保新紀元,建議如下:
1、空氣污染防治:酒精燃燒後,是不會污染環境的,我們的農業可生產大量的酒精,無論火力發電用的煤、汽機車用的汽柴油、或是民生用的天然氣,均可用酒精來取代,以減少燃煤、原油與天然氣的進口,而中油、台電與台糖更應形成環保策略聯盟,好好研發技術與更新設備,全面以酒精能源來替代火力發電與汽機車等的燃料來源,而垃圾回收處理場更應補助民間公司競標回收處理垃圾,以徹底做好資源回收,期以做到無燃燒與無空氣污染的境界,並杜絕燒紙錢的風俗與隨處亂燒垃圾的壞習慣,動員全民一起來造林,以淨化空氣。
2、水資源污染防治:我們的水源區與各大河川應完成雨水與污水分別排放系統,並嚴格管制工廠與畜牧業者隨意排放污水,政府應制定獎勵辦法,將違規業者依類別強制遷至合法,且有污水處理廠的各類特區內經營,環保單位要以直升機日夜巡邏與衛星監控,並錄影存證上網公開,讓大家看看,到底是誰在污染我們的水源!並禁止隨地掩埋有毒垃圾及廢料。
3、資源回收:我們的資源回收政策,這幾年似乎有不錯的進展,但垃圾分類的標準,應再確實加強細分執行,建議垃圾分類項目為:紙製品、塑膠製品、鋁箔製品、玻璃製品、鐵製品、電氣製品、衣物、廚餘、電池、燈管、大型傢俱、微型小垃圾等,依dolo個人親自做資源回收的經驗,依據上列分類做資源回收後,只剩大型傢俱、微型小垃圾無法資源回收,其餘的垃圾幾乎都能徹底回收,dolo可以將需要焚化的垃圾量,降低至原本垃圾量的5%以下,夠厲害吧!
4、設立社區資源回收場:目前各地環保局採取垃圾不落地的作法,非常不便民,建議在社區中設立資源回收的固定地點,可利用社區公園之一隅,設立社區資源回收場,並聘用社區失業民眾,以擔任社區資源回收場管理員,以便協助與督導民眾分類回收資源,並負責資源回收場的衛生、清潔與美觀工作!
5、全民環保教育認證制度:為讓全民確實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及如何從生活中做好環保,全國人民必須取得環保教育認證,並實際在生活中實習,從生活小細節中做好環保,如培養人民養成購買食物時,需自備可回收,或是可洗滌之容器、不購買包裝繁複的商品、隨手做好資源回收等生活習慣。
6、建立環保師認證制度:由環保師彙總及蒐集相關環保問題,透過網路進行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以議決環保政策,環保師每年需提出環保白皮書,以接受人民網路公投,決定其是否被續聘,能力不夠及混日子的,回家吃自己啦!
7、設立中央與地方環保網站:供人民建議、檢舉、投訴環保相關問題,並透過網路上的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形成人民環保公論與環保政策,以積極的心態來檢舉與監督不落實環保政策者。
8、研發環保新科技:研發可腐化無污染性的塑膠替代品,如以玉米塑膠、藻類塑膠與葡萄塑膠,來取代塑膠袋、塑膠碗、塑膠盒、塑膠杯、塑膠吸管、保麗龍碗與保麗龍杯等環境污染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