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殺女

超殺女
超殺女2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林業

24、林業 6
台灣森林覆蓋面積為196.5萬公頃,佔台灣土地總面積的55%,其中天然林占72%,為已開發國家之最高國家,林木蓄積為35874萬立方公尺,約為全世界的千分之一,政府於1995年起,開始全面禁伐天然林、水庫集水區、生態保護區、自然保留區與國家公園內的森林,並規定保安林要依其區域地質特性合理經營、撫育、更新,而且年伐量不得超過20萬立方公尺,森林要合理的經營利用,並兼顧生態保育、森林公益性,這才是正確的森林經營目標!台灣林業政策已由過去的林木生產經濟目的,轉為育林、保林、綠化的生態之旅,政府自1996迄今,已發動全民造林,以世界上最高的造林補助,即每公頃,每六年補助53萬元,目前完成造林面積達23688公頃,而在平地景觀造林及綠化方面,每公頃每年補助5.4萬,但人工造林的中後期撫育,則有待全面加強,以維護造就優質的森林生態。

林業是一種服務業,是一種長遠永續的行業,林業對生態的影響非常深遠,毀了森林就是毀了我們自己,森林被毀後,森林的復育相當緩慢費時,起碼需要20年方能復育成功,台灣這幾年來的土石流災害不斷,就是因為政府於1980年起,由退撫會實施砍大樹種小樹的政策所造成的,而921地震及溫室效應則加速了大自然的反撲,台灣林業的未來與我們的生存空間息息相關,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居住的環境、我們使用的水資源都是森林所賜予的,而過去的林業經營,雖號稱以國土保安、水資源涵養為目標,但實際上卻都是為了經濟目而造林,為了以後要伐木而造林,以換取經濟價值財富,所以現在我們自食惡果了!當今,我們必須增加森林的覆蓋率,才能揮別土石流的噩夢!

過去台灣林業經營上的特色,是大部分森林與林地皆為政府所有,在當前生態環保意識抬頭的今日,我們未來的林業政策,應是發展永續的生態管理,結合科學、社會、經濟的全民生態產業,現今我們應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及世界林業發展的趨勢,全力依循生態原則,採取有計畫的造林及多目標的維護策略,並維護森林中生物的多樣化平衡,方能達成生態林業的目標,建議如下:

1、山區生態保育型林業:經過921地震後及溫室效應影響之下,我們的森林需要長期的休養,山坡地保護區及水源保護區應全面淨空,以防止人為的繼續破壞,山區村落要全面補償遷村,並輔導轉業,山區道路要全面封鎖,以後進出山地只用直昇機與高山纜車,山區村落全面徵收後,以廢棄的山區村落作為直昇機機場,由林務單位、生態保育單位、氣象單位、軍隊等相關單位進駐,除了生態研究、限量許可生態觀光、復育、造林、軍事、氣象、天文等目的外,外人皆不可進入,山區村落村民可轉業至林務單位、生態保育單位、氣象單位等人員,以善用其對山區地形、地物、氣候了解與熟悉的專業度,林務局要以直昇機定時定點巡邏,做好巡林工作,防止山區遭人為繼續濫伐破壞,林務局更要積極動員軍隊造林及作後續的水土保持,並利用衛星監控,定時掃瞄監控山區空照圖,以達滴水不漏的監控及養護,讓大自然自行療傷,並恢復森林生物的多樣性。

2、平地林業:要鼓勵造林,農地應釋出30%的面積來造林,以防止農產品生產過剩,並能造就平地森林景觀,尤其是山坡地的農牧用地,政府由應以換地的方式集中造林,並針對造林者予優厚的補助,針對閒置國有地則應動員軍隊造林。

3、建立林業師認證制度:林業師要在中央與地方林業網站上,為人民解答林業相關問題,並接受人民建議、陳情、投訴的林業相關案件,一切公開透明,並透過網路說明、討論、辯論、公聽、公投等程序,來議決林業政策,林業師每年需提出振興林業白皮書,以接受人民網路公投,決定其是否被續聘,能力不夠及混日子的,就回家吃自己啦!

4、設立各區域、各類型的林業特區:台灣位處亞熱帶,高山陡峭,為讓各樹種能夠依適合自己的海拔、氣候、環境、地質、土壤等因素快速成長,應以在地原生樹種,設立各樹種特區,統一造林與進行中後期撫育,以期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原本的森林風貌。

5、發展森林生態區:設立森林生態區,除大幅提升森林生態區內的住宿軟硬體設施及環境品質外,其管理及導覽人員都需接受專業的訓練認證,以為森林生態解說與管理,而針對遊客也必須限制人數及隨身物品,遊客於行前,應接受森林生態之旅的介紹認證,以教育遊客尊重森林生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