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殺女

超殺女
超殺女2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青少年逃家問題


231、青少年逃家問題 6
青少年是人生必經的人生過程,假使能夠好好的去調適,不僅能保持身心健康,也能掌握未來的幸福與成就,但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緣故,青少年逃家的問題逐漸嚴重,因網路交友,而離家的個案,就佔了七分之一,而且有八成以上的個案,都是被不肖網友誘拐的未成年少女,而被誘拐的年齡層,更從高中女生,下降到國中小女生,而國中小女生佔了網路離家個案的67%,這些國中小女生早就在網路世界中結交陌生人,青春叛逆、或是情竇初開的少女,把知己的網友當作心情的避風港,她們所交往的網友,,大多是1825歲的成年人,成年網友所敘述的成年自由美好社會,讓涉世不深的國中小女生嚮往不已,而飛蛾撲火似的離家,以追求自己的未來夢想,目前青少年逃家有六成,都是屬於自願性離家,其中17%為男生,83%為女生,這現象取代了早期誘騙幼兒賣小孩的型態,形成青少年自願性逃家的潮流,這社會問題的形成,當然青少年自己、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皆難辭其咎,其背後探討的因素如下:

1、青少年自己的因素:青少年處於青春叛逆及思想懵懂期,假使家庭、學校、社會,未能給予適度的引導與宣洩,極容易產生偏見、冷漠、封閉自我、否定自我與報復等的反人格偏差,而在離家無經濟後盾的情況下,極易為了生活需求,而讓自我的自尊受到扭曲,導致去犯罪,或是出賣肉體,以追求自立生活,甚至以濫用藥物、酗酒、賭博、吸毒、雜交與自殺,來逃避、麻醉其現實與殘酷的生活!

2、家庭因素:家庭破碎、貧困、變故、父母離異、子女眾多、家庭不和諧、家庭成員道德低落、住宅狹小擁擠、父母忙於事業無暇照顧及關懷子女、家庭缺乏親子活動、父母過於嚴厲或是溺愛、青少年遭受不當的體罰、生活適應不良、學業挫折等,都會產生青少年逃家的問題,我們要正視單親、隔代、離異、變故、嚴厲教養、環境複雜等家庭,極易產生青少年逃家的問題,因為青少年一旦缺少自我自信,家庭關懷與家庭溫暖,就會產生心中矛盾與衝突,青少年會在內心中,產生渴望被愛與被關懷的慾望下,去尋找替代的避風港,青少年逃家的狀況一發生,我們應用同理心,去尋找其發生的內在原因,而加以補救,家庭相處不和睦、家庭的溫情關懷不足、家庭產生暴力等原因,都是青少年逃家的主因,父母要身教重於言教,尊重子女的人格健全發展,多鼓勵子女,少體罰,少苛責,以引導式的民主教導方法,讓子女多思考,多比較,要多開導子女的憂悶情緒,多去了解子女的想法,多以親子活動,來紓解其就學壓力與青春期的心情苦悶,而社會也要用心去挽救任何一位青少年,而不是加以管教、處罰、飆上標籤與隔離就好,所以應由父母親們當任社區志工,對於青少年聚集、滋事及不當出入之娛樂場所與休閒場所,以勸導登記及輔導的方式,來防止青少年行為偏差及預防衍生的犯罪行為。

3、學校因素:學校老師因為學生眾多,無法有效管教青少年的行為,又無法貫徹專職青少年的身心理輔導制度,許多學生在學校受不良的同學影響,學會撒謊、打架、偷東西與聚眾泡網咖,而夜夜不歸,最後成為了中輟生,或是失蹤人口,所以學生在學校是需要愛與關懷的,否則,就會很容易受到誘惑,學校必須要建立獨立的導師制度,以關心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與交友狀況,並可與每位家長,隨時以家族手機保持聯繫,每天並以emailm告訴家長,學生當日的狀況,最好是將特殊狀況,以視訊影音傳遞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學生在學校,到底做了些啥事!而教室中,最好將所有的上課過程,通通以同步視訊上傳網路,以供家長們觀察其子弟的學習態度,而每週家長們也必須與導師,以多方視訊系統方式聚會一次,以檢討學生成長學習態度,如此,必能使的學校與家庭結合一體,杜絕學生逃學離家的窘境!

4、社會因素:工商高度化的社會,帶來了家庭與青少年嚴重的衝擊,商業新聞媒體在在標榜,物質生活上的享樂及追求虛榮的偏差價值觀,在極度競爭及人際關係逐漸淡薄下,產生了混淆的價值觀與追求自身享受的不負責任想法,認為家庭是個拘束個人自由的枷鎖,而父母對青少年的漠不關心,更造成青少年極想早日,追求獨立及擁有自己的幸福,而不肖份子也就利用這種心態趁虛而入,藉由提供金錢讓青少年享樂,讓青少年迷失自己而離家,繼而迷上網咖、電動玩具、賭博與染上毒品,而從事公關公主、檳榔西施、販毒、暴力討債、偷竊、賭博、喝酒、吸毒、販賣大補帖及販賣盜版光碟、網路援交等不法行為,我們要對親子關係的衝突、舉止粗暴、態度傲慢、交友複雜、有傷害傾向、有恐嚇傾向、生活價值觀混淆、有反社會行為偏差傾向等狀況的青少年,特別予以輔導,並針對一般青少年給予,社區打工、擅長的休閒娛樂、性別認同、法律教育、人格矯正、毒品殘害警示、青少年權利義務規定、青少年相關法律、正確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證,並結合社區,來設立社區離家一週體驗中心,讓青少年獨立體驗離家的心境與現實的生活考驗,並由社區舉辦社區青少年志工寒令營及夏令營,從社區志工的實際社區關懷工作體驗,來端正青少年的價值觀!

5、司法因素:我們的司法是以刑罰,作為矯正違法行為的出發點,這根本沒有給青少年悔改遷善的機會,司法針對青少年的逃家虞犯行為,不應用刑罰來加以處罰,而是要用情理與民主的方式來引導教悔,司法之於青少年的虞犯行為,更應融入社區關懷模式,讓社區人民以關懷的志工行動來輔導,方不致讓青少年遭遇到更多的挫折與迷思,而喪失了美好的前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