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農業轉型 6
目前台灣的農業,正面臨著農業人口老化的後繼無人、農地細分不利耕作、WTO對於貿易限制的影響、農業金融不振、產銷失調、農耕技術無法提升、農業成本提升、農村生活機能與景觀的衰敗、灌溉系統年久失修、行銷通路無法跟上時代等問題,這造成台灣農業看不到明天,農業人口大幅流失,這更加速了農村的凋零!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的農業將隨市場機能而備受競爭,因此,地區農業必須因地制宜,尋找產業發展的定位區隔與利基,並運用地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的農業園區與發展休閒農業,據以有效提升農業競爭力,同時並兼顧生態環境的維護,所以台灣農業該如何轉型?要如何活絡農業金融?農村結構要如何改善?農業產銷要如何與國際合作接軌?這在在考驗著我們的創新思維!農業轉型的建議如下:
1、農村機能重整:農業轉型需要推動大面積的農地區段徵收與農村新市鎮計畫,以取代傳統零零星星的農村建設,並重新塑造各類生態休閒景觀的農村新面貌,並快速更新農村生活的新機能,政府應在現有農村之週邊,以國有農地做區段徵收,並搭配以地換地的方式,來更新生活機能衰敗的農村,並以各項農村基礎公共設施與生活新機能,來提升農村的生活品質,如在農地區段徵收區中,規劃各類作物及生態主題的大面積特定區、住宅區、農業商業區、民宿區、安養區、休閒區、農業倉儲區、農業研發區、農業加工區、堆肥區、滯洪灌溉區、完善的交通與灌溉系統等,以活絡農村生活休閒機能與美化農村的生態景觀!
2、塑造生態休閒科技農業:政府要提供科技農業轉型的生產環境、美化人文農村生態景觀、發掘在地精緻農業特色、輔導休閒農業的發展,以加速農業的轉型升級,並結合在地宗教廟會、傳統文化、地方美學藝術、民俗節慶、休閒觀光、歷史地理、生態導引、工藝技能與在地農產品及蔬果的互相整合,以塑造在地農村生態休閒科技農業的新主題,如設立各類農業特區,搭配舉辦仙草節、愛玉節、水蜜桃節、草莓節、草魚節、泥鰍節、青蛙節、蜻蜓節、五色鳥節、白鷺鷥節等大型主題生態之旅,廣召遊客前來遊憩導覽,以活絡農村經濟!另外,也可成立農業休閒聯盟與農業易遊網,發行農業休閒認同卡,為消費者規劃休閒行程!
3、農業生產:農業生產供需資訊要透明,要引進企管、市場調查、農耕技術、品種研發改良、農害防治、市場行銷、倉儲管理、保存冷凍加工、運輸調度與保鮮倉儲等專業人員,透過相關產業的策略聯盟,控制生產數量,以降低農業風險及人為炒作剝削,並嘗試以農地來發展,未來糧食的昆蟲農業!
4、農業金融:農會原為農民所組成的團體,農民將農業受益存入農會,農會再以儲金借貸予農民,以作為擴充農業設備的來源,並傳授與提昇農民的生產技術,但是農會長期被地方派系所把持,並進而操控金融借貸業務,目前台灣各地的農會早已被掏空,並形成巨額的虧損,已嚴重損及地方農業金融市場,當今我們要推動農業不動產證劵化,由農民以農地做股本,成立農業不動產證劵化股份有限公司,並廢除地方派系的農會系統及地方政府所經營的果菜市場,因為農會以金融借貸及肥料供給來控制農民,形成地方壟斷市場,而青果市場是地方民代與菜蟲,控制農產品價格的根據地,由農民自組農業不動產證劵公司,來經營果菜生產、行銷、運輸及宅配,以杜絕台灣農業被地方民代、派系及黑道囤積壟斷剝削的現況!
5、農業行銷:從生活及生態面,來經營農村建設,推廣體驗生態及享受田園之樂的農村生活,鼓勵年輕人走向大自然,並創新經營管理,推動農業策略聯盟,補助農業走向網路宅配行銷,並在世界各國設立台灣農業行銷據點,以接受生產預約及國際真空冷凍宅配業務,打通台灣農業登上世界舞台的通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