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殺女

超殺女
超殺女2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原住民文化保存


246、原住民文化保存 6
16世紀起,台灣的原住民與世界貿易接觸之後,台灣的原住民就長期,處在被殖民統治的教化管理情境,各時期的統治者都嘛!口說要注重原住民的文化保存,但卻在暗地裡,視原住民的文化為野蠻落伍的表徵,是開發進步的阻礙,必加以去之而後快,故而總是,有意無意的忽視及抹殺原住民的文字與語言,讓原住民文化無法藉由文字記載而留存至今,假以時日,原住民文化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君不見,原住民的文字現今何在哩!嘿嘿!原住民的象形結索文字,早在幾百年前,就被大清國給解決了!所以有史以來的既得利益政治統治者,都是這樣在玩的,而台灣原住民的社群結構、語言文化、生活經驗及智慧,就在統治者的強勢文化與經濟的侵略下,逐漸失去了滋養力量及傳承的支撐點,而台灣的客家人與河洛人族群亦是同樣的遭遇!

沒了自己的文字及語言,就會變成文化的弱勢,要知道,要有自己的文字及語言,方能詳盡的記載留存自己的文化精髓,並能感動與撫慰自己的內心靈魂,像現在原住民的文化保存,都以統治者的文字及語言來記載頌揚,這是不尊重原住民的作法,由原住民自己以自己的語言及文字,來維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族群尊重啦!否則談原住民文化的保存,一切就都是空談與神話,而且只是加速將原住民的文化,推向殖民同化的次文化而已!

原住民的文化保存,不單是就原住民的民俗技藝、祭典歌舞、音樂、技能、體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來加強而已,也不是只輔助原住民就學、就業、提供獎學金及各項補助優待、購買電腦設備就好了,原住民的文化保存,更要培育原住民的各類文化語言人才,以恢復原住民自己的族群自信與尊嚴,而且,也不只是學學原住民的母語就好,原住民更要有自己的文字,而也不是只將原住民文化,予以數位典藏就好,更要讓原住民文化能邁向國際化!

台灣是南島民族的重要根據地,台灣原住民的歷史記憶,是人類文明的珍寶,但台灣原住民的文化歷史資產,卻隨著族群部落耆老的凋零、傳統土地的變遷,導致有限的原住民文物,長期流落在外,至今僅存有少數的原住民收藏與歷史文化的口述留存而已,但還好!現在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幾乎成為原住民的全體共識,而文化保存的實踐,除了公部門的實踐外,亦不乏私部門的參與;有經由學術研究途徑者,有經由正規學校教育者,有經由社會教育途徑者,有經由大眾傳媒途徑者,更有經由網路傳播及數位化文化保存思維的互動與實踐者,這讓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忽然成為媒體新聞的焦點與新寵!這也是原住民朋友,所期待的心靈銳變!

檢視當前台灣原住民文化保存的努力,大致可以區分幾個領域:如語言(族語教育)、民族記憶(考古、舊部落探訪、古蹟維護、歷史教育、歷史著述與文獻出版等)、民族美學與成就的提倡(如美學、建築、技藝、藝術、祭典、樂舞與體育等)、社群維繫(如社區總體營造、新部落運動等政策的推動等)等領域,此外,受資本主義影響,而興起的文化商品化思維,也逐漸主導民族市場的開拓與觀光政策,這使得原住民的文化保存思維日漸重要,而在此之前,原住民文化傳承的困難,是因為在原住民文化未受到各界的重視,且受到諸多政經因素的限制,如政治歧視、種族歧視、經濟歧視、教育資源不足、母語教育落差、經濟條件低落,這些因素造成了部落人口嚴重的流失,讓原本豐富的部落文化,造成了斷層與沒落,除此,原住民也缺乏公共論述的空間,對於自身文化保存的意見,並無主觀性的主張與實踐,也常被外來文化所牽引,最終只能在祭祀儀式、音樂與歌舞聲中,消極的主張自我靈魂!

切記原住民的文化保存目的,是為延續傳遞活的文化,而不是考古,所以我們要強化原住民社區的自主性及組織性,要恢復原住民的語言文字,就算沒了文字,原住民也要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例如以國際羅馬拼音,來作為記載留存的工具,否則,只靠口述性的相傳,或是以強勢文化文字,來做記載留存的工具,假以時日,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就會真的成為了考古文獻,而所幸,在社區總體營造的驅動下,讓原住民剖析原有的生活情感,並以新的型態來重新組織,使得原住民將現在與過去相連結,並將蘊含於部落的集體記憶與情感重新凝聚,這成為了原住民未來的生活新視野,反映出原住民族群的主體性思考與內在心靈觀點,這是原住民走向未來的新動力,也是大家衷心的期盼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